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

白雪公主

美因河畔洛爾的白雪公主[編輯]

美茵河畔洛爾城斯佩薩特博物館中陳列的「會說話的魔鏡」
1986年,洛爾的歷史學家巴特爾思(Dr. Karlheinz Bartels)將《白雪公主》童話的許多現實原型和關聯令人信服地與洛爾及周邊區域聯繫起來[2]
據稱白雪公主的歷史原型是1725年生於美因河畔洛爾[3]的瑪利亞·索菲亞·馮·埃爾塔爾(Maria Sophia Margaretha Catharina von Erthal)[4] ,她的父親菲利普·克里斯多福·馮·埃爾塔爾(Philipp Christoph von Erthal )[5]在1719-1748年間任美因茨選帝侯國在洛爾的地方長官[6]。 由於具備外交才能,他曾以主教轄區使節及「外交部長」的身份頻頻周遊各地。擔任該職期間,他往來於整個歐洲的諸多皇族王室之間,因此馮·埃爾塔爾在洛爾的聲望可以也同「王族」一樣。
洛爾城堡就是這個家族的府邸。在瑪利亞·索菲亞的生母於1741年去世之後,她的父親在1743年5月15日迎娶了克勞迪婭·伊莉莎白·馮·威寧根(Claudia Elisabeth Maria von Venningen),出嫁前名為馮·賴興施泰因的帝國女伯爵(Reichsgräfin von Reichenstein)。有史料證明她很霸道,利用自己的地位——克里斯多福·菲利普幾乎從不待在洛爾——偏袒她與第一個丈夫所生的孩子們。[7] 父親的頻繁缺席可以解釋特奧多爾·魯夫(Theodor Ruf)在童話中國王角色中發覺出的「不同尋常的被動」。[8]
白雪公主可能是洛爾人的最重要的證據是「會說話的魔鏡」。在昔日的洛爾城堡、今日的斯佩薩特博物館中,人們可以看到這面高達 1.6米的裝飾絢爛的鏡子。有據可查,它是聞名歐洲的美因茨選帝侯國鏡子製造廠生產的產品,這座工廠由選帝侯洛塔爾·弗蘭茨·馮·舍恩伯爾恩(Lothar Franz von Schönborn)於1698年建造,由菲利普·克里斯多福·馮·埃爾塔爾監管。這個鏡子大約是他送給第二任妻子克勞迪婭的禮物,如同許多洛爾出產的鏡子,這面鏡子以其鐫刻的箴言而具備了「說話」的能力。鏡子右上角清晰指示著「自愛」(Amour Propre)。[9]
在洛爾附近也可以找到與童話相關的地點,白雪公主被放逐的「野樹林」可能是日後威廉·豪夫(Wilhelm Hauff ,1802-1827)在《斯佩薩特林中客棧》(Das Wirtshaus im Spessart)中稱作「可怕的樹林」的地方。白雪公主逃亡所經過的「七座山」也許就是早在14世紀就被提及的古老遠足山路——即「維澤爾大路」(Wieser Straße),這條路從洛爾出發,經由斯佩薩特山,一直通達比伯格明德的礦山。1750年時有大約500名礦工在那裡開採銀礦和銅礦。「開鑿並挖掘礦石的七個小矮人」可能是礦山身材矮小的礦工或是孩子們。[10] 比伯格明德不在美因茨選帝侯國界內,而是地處「國外」——位於哈瑙伯爵領地(Grafschaft Hanau)。繼母在無法在那裡繼續合法抓捕白雪公主。因此可以想像,即便如此,她依然喬裝成「商販」、「老嫗」和「農婦」前往毗鄰的伯爵領地,以便能處理掉自己的競爭對手。[11]
巴特爾思同樣也找出有關文獻,其中描述了邪惡繼母加工「毒蘋果」可能採用的材料。依照這種說法,繼母將蘋果的一半浸入顛茄汁中。這種植物也生長在斯佩薩特,它的果子裡面含有具有麻醉作用的阿托品生物鹼,可能導致了白雪公主的屍僵狀態。「水晶棺材」和為懲罰繼母讓她穿上「跳舞直到力竭而死」的「鐵鞋」無疑都是在斯佩薩特的玻璃廠以及鐵匠鋪生產出來的。
因為瑪利亞·蘇菲亞的可貴品質,洛爾當地的百姓把她美化為童話人物。為埃爾塔爾家族撰寫編年史的M. B. 基特爾(M.B. Kittel)把瑪利亞·蘇菲亞描繪為一位高尚的少女,一位「濟貧救難」、「慈悲和善的天使」,他證實了她「可親可愛的人格」。對於洛爾和斯佩薩特百姓的——民族精神而言,埃爾塔爾家的女兒似乎代表了王族子嗣的典範。 瑪利亞·蘇菲亞去世後幾年,格林兄弟就寫就了《白雪公主》的童話,並在1812年付梓發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